
雨湖新闻网讯(通讯员 唐翠萍 李林烨)为进一步加强雨湖区青少年法治教育,筑牢校园禁毒防线,2月14日下午,在雨湖区禁毒委的指导下,雨湖区禁毒协会联合鹤岭镇禁毒办在湘锰中学开展“开学第一课,青春不迷‘毒’”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。
“沉浸式”课堂,揭秘毒品伪装
“同学们,谁能说一说毒品的定义?”在湘锰中学的287班,禁毒讲师杨沛锦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启了这场特殊的课堂。考虑到未成年人风险防范意识不足,杨沛锦从毒品的定义讲起,逐步深入到毒品的种类。
随后,杨沛锦向同学们展示了第三代新型毒品模具,并表示:“大家看,这些毒品能伪装成我们常见的零食。” 新型毒品的外形极易迷惑青少年,比如伪装成 “跳跳糖” 的毒品,外观和真正的跳跳糖极为相似,色彩鲜艳、包装精美;还有伪装成“奶茶粉”的毒品,无论是包装还是冲泡后的味道,都和普通奶茶相差无几。这些伪装毒品的出现,让青少年面临着更大的涉毒风险。杨沛锦结合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弱的特点,系统地讲解了毒品迭代的特征及伪装形式,还传授了识别毒品的方法。通过展示毒品模具,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到毒品的形态,切实增强了大家辨别毒品的能力。
情感共鸣,筑牢防毒心理防线
在禁毒知识宣讲过程中,为了让同学们从情感层面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,增强抵制毒品的决心,杨沛锦还播放了精心挑选的禁毒微视频。视频中,一个个因吸毒而破碎的家庭、一个个被毒品毁掉人生的鲜活案例,深深触动着同学们的心灵。这些真实的故事,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毒品不仅会损害个人的身体健康,还会对家庭、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,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。
考虑到青少年学习压力大,容易受到不良诱惑,杨沛锦还结合这一特点,与同学们深度剖析了服用 “聪明水”“减肥药” 等精神药品滥用的危害。“聪明水” 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毒品,它的主要成分是甲卡西酮,服用后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,导致记忆力下降、认知功能障碍,甚至引发精神分裂。而一些所谓的 “减肥药” 中,也可能含有安非他命等毒品成分,长期服用不仅会产生药物依赖,还会对心脏、肝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杨沛锦通过详细讲解这些精神药品滥用的危害,引导同学们树立“滥用药物就是吸毒”的正确理念。
互动实践,提升拒毒能力
“刚刚小杨老师讲过罂粟是会开花的植物,应该把‘罂粟’乒乓球放在这个杯子里!”一位参与投球识毒小游戏的同学指着贴有罂粟图片的杯子大声说道。在互动环节,杨沛锦组织了投球识毒小游戏。同学们需要将写有不同毒品名称的乒乓球,投进贴有各种新型毒品、传统毒品图片的杯子内。在这个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要准确识别各种毒品,还要思考其所属的类别。
“笑气属于新型毒品吗?”“鸦片是传统毒品吗?” 面对同学们的疑问,杨沛锦在一旁耐心解答,同步开展纠错教学。通过这种 “游戏闯关 + 知识强化模式”,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更好地记住了毒品的种类,禁毒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。大家积极参与游戏,现场气氛热烈,欢声笑语中,毒品知识深深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。
雨湖区禁毒协会会长彭强表示,此次开学第一课禁毒宣传活动采用 “知识科普 + 情景互动 + 警示教育” 三维模式,有效提升了湘锰中学师生的禁毒意识。此次活动向师生们发放禁毒宣传手册、文创奖品共计80余份。未来,雨湖区禁毒协会将持续加大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宣传教育力度。一方面,充分发挥青少年 “小手拉大手” 的积极作用,鼓励青少年把预防药物滥用和禁毒知识带回家庭,传播到社会,扩大禁毒宣传的覆盖面。另一方面,积极推动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方紧密协作,构建起全方位、无死角的禁毒监督防范体系,让禁毒知识真正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,筑牢全民禁毒防线。
责编:易阳思
来源:雨湖区禁毒协会
乐之书店“如约而至”:静享阅读时光,尽享诗意人生
视频丨万楼·青年码头,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!
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
专栏丨雨湖文苑
义源当铺思“秋”
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
张岱:老窑湾筷子巷纪事
张岱:今昔唐兴街
下载APP
分享到